您所在的位置:
 首页 > 出行导游频道 > 人文历史 > 福建和平书院:闽北学风始 成就功名地

福建和平书院:闽北学风始 成就功名地

2010-10-28 2:03:00   网友评论来源:一元一国学网  
   复制链接 |   

  在和平书院莘莘学子中,也不乏才情如炬,但寄情山水,不懈仕途的清雅之士。明代山水人物画家上官伯达就是其一。他以一幅百鸟朝凤图而名扬朝野。盛名之下,他婉拒了唾手可得的功名,拂袖投身于青山绿水间,尽展生花之笔。在邵武的宝严寺内,他那超凡脱俗的丹青,至今依然撼人心魄。

  沿着被学子的布履研磨得如镜的青石板路,缓缓接近书院。斑驳的马头墙和墙头的野草显出岁月的沧桑,我的眼睛从时光的深沟里打捞起学子匆匆的身影。驻足书院的院门口,心间陡然而生升敬慕之情。和平书院始建时是什么模样,已无处可知。在千年的时光中,它塌了又建,建了又塌,绵延而不辍,生命力之顽强令人感叹。

  进入书院正厅,必须登十三级青石板台阶,前六级为读书打基础之意,从第七级开始为七品至一品,寓意步步高升。大门上方的木雕月梁为打开书卷的样子,寓意“开卷有益”。“书卷”上原本镶嵌着“天开文运”四字,令人惋惜的是现已不在,只留下模糊的印迹。

  书院正厅为授课之所,正上方悬一匾,上书“万世师表”四字。匾是新做的,从中可见古镇居民对传业授道夫子的褒扬之情。俯视脚下,地砖已被磨蚀得坑坑洼洼,里面涌动的是学子的汗水和凿壁偷光求学的精神。环顾四周,已不见古人些许踪影,眼前却浮动着学子习四艺的场景,悠扬的琴声在耳畔响起,经久不息。

  和平书院一千多年来和平文风炽盛,人才辈出,这么小小地方就出了一百三十多个进士,也正因为许多人有了功名,从此高官厚禄,才有可能在老家大兴土木,用心地营造家园,大夫第、祖祠、牌坊,错落有致地围成一座和谐平安之城。看来和平之兴,首先要归功于文化。书院的兴盛,开创了一方水土繁华和文明的数百年纪元。现在书院已有些寥落破旧,但它的历史依然让人肃然起敬。

【分页导航】
   [编辑:逯博]
查看更多评论>>我来说两句(已有0条评论)
暂无评论
发表评论(欢迎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。)
忘记密码? 注册 用户名:  密码:    匿名评论
本文欢迎转载,转载请注明:转载自风景网 [ http://www.fengjing.com ]
本文链接:
本文关键字和平书院